笑踏多元共融路
何為共融?共指的是一個整個,一個大家 庭,彼此之間不分你我,融指的是原本互不相 干的幾個體系,通過交流和溝通,由幾個分散 的小團體變成一個整體。像是兩滴血液,慢慢 融合在一起變成了一團血液。倘若以這個世界 為單位,那麼共融就是民族與民族之間毫無間 隙,彼此和睦相處;共融便是不論地位高低, 不分貴賤,只要是由地球這個母親孕育而出的 ,彼此之間便能侃侃而談,成為知心好友;共融便是你我身上流著不同的血液,也依然能夠為同一個目標而奮鬥。
香港是一個多元的共融體。這裏有活潑奔放的巴基斯坦、菲律賓人;有唇紅齒白、潔眉 大眼的美國人;也有民風淳樸的本地人。大家 來自五湖四海,但是命運讓我們聚集在了同一 個地方。但是,有的人卻因為個人的偏見,看 低他人,以至於他們的接納程度比孩童還要低 導致這些多元的文化不能共融在一起。我的 身邊有這麼一個事例:我家樓下回收廢品的老 闆娘有個女兒,而她們是香港本地人, 但是由 於母親職業的特殊,沒人願意與這個終日與鋼 鐵為伴的女孩一起玩耍。而這附近住著兩個巴 基斯坦小女孩,這兩個女孩在附近玩耍時發現 了這個孤單的小女孩,在日復一日的相處和接 觸中,她們成為了好朋友。
孩子的心是純淨的,不含一絲雜質,因此 沒有大人的「心眼」和城府,自然不會考慮到 社會階層和種族的差異,因而也不會有歧視和 不屑。你主動和我打招呼,那我就願意和你做 朋友,她們的心便是如此簡單,所以我們常常 能看到一班來自不同國家,生理和心理都各有 異的孩子們能夠融洽相處。試問有哪些成年人 可以做到如此呢?反觀那些自詡高尚的成年人 ,總是戴着有色眼鏡去看別人,「東南亞的人 都很貧窮,你跟他們一起玩將來是不會有出息 的。」有些大人或許會這麼對他們的孩子說。 就這樣,「有色眼鏡,便被延續到了他們孩子 那一代,社會因此被分成了不同領域:民族與 民族被明確劃分,殘疾人和正常人被明確劃分 ,社會階層被明確劃分。
那麼如何建設一個「共融社會」呢?我們 應該要對身邊的人一視同仁,不與他人攀比, 細心傾聽來自不同人的聲音,抱着平和之心, 去容納和接受不同的文化。膚色黝黑的非洲人 ,他們只是上帝在創造這個世界時,用上了不 同顏色的色彩,讓這個世界的色調不那麼單一 ;而身體有缺陷的人士,他們不過是女媧在捏 泥娃娃時,打了個哈欠,忘記給他們捏上手和 腳,但是他們的笑容可以比普通人還要燦爛; 某些社會底層人士,他們不過是在起跑那刻愣 了神,被别人甩在了後面,但是他們可以向其 他方向奔跑,描繪屬於他們的璀璨人生。
香港是個有多樣色彩的地方,只有我們大 家彼此合作,尊重,理解,才能夠達到協同效 應,才能令這個社會變得多樣化。非華語兒童 雖然有溝通和書寫的障礙。但是他們卻抱著熱 沈之心去溝通和融合。我就讀的學校就有一個 非華語兒童,雖然她在書寫時有困難,但是她 上課時卻很認真聽講,老師提問時也是她最積 極回應,寫漢字時總是一筆一劃用心書寫,從 不含糊。於是,她會的漢字愈來愈多,廣東話 也說得愈來愈流利。你瞧,他們都在努力地融入,我們又有甚麼理由不接納呢?
正是因為這些不同的群體, 才構成 香港這 才構成香港這 一個多元文化随集地,才令香港變成一個多姿 多彩的地方。只要大家多一點耐心,多一點包 容,就能書寫一個共融的社會,就能構建一個 和諧的家園。